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给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因此,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防震抗震的研究,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要研究方向。
公司邀请了同济大学张教授来做减隔震技术交流,张教授着重介绍了他在减隔震技术领域的新研究,也就是惯容减震。通过授课我们知道,建筑减隔震技术隔震和减震两方面。
建筑隔震: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经典案例就是张教授做的都江堰中学减震加固项目,通过在宿舍楼基础下掏洞放置橡胶支座,起到隔震作用。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例如台北大厦楼顶的大铁球,就属于减震阻尼器的一种。
惯容是一种两端点加速度相关型新型结构控制元件。惯容减震系统是包含惯容元件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相比于传统减震系统,惯容减震系统具有如下优势:能够实现惯性的灵活调整和频率的调节、改变结构惯性同时基本不改变结构的重力质量、提高惯容系统中消能器的耗能效率。总的来说,惯容减震是一种高效的减震系统,不再需要台北大厦那样重达660吨的阻尼器,能大大减少空间占用和施工难度,在某些特别的场景下优势明显。
我国有58%以上的国土处于7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区,且国家在2021年颁布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公司也在拓展加固改造产业,专门成立了城市更新部,所以此次减隔震技术交流意义重大!
高延性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在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加固方法存在一定的......
MORE+现代桥梁是连接城市经济与文化的重要纽带,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社会运行效率和公众生命安全。...
MORE+近日,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为确保盐城市荷兰花海景区内桥梁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景区管理部门委托我公司全面展开了桥梁安全性评估工作。此次评估旨在排查潜在安全隐患,......
MORE+工业厂房、办公楼等建筑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其结构安全与使用性能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及人员安全。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此类建筑需定期开展系统性质量检测,以保障建筑......
MORE+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老化、违规改造等问题日益突出,房屋安全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重点。开展系统性房屋安全体检,是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举措。...
MORE+近日,《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T2865-2024)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上海钧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参编单位,凭借其......
MORE+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综合管廊作为电力、燃气、供水等管线的“主动脉”,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城市韧性。然而,国内大量老旧管廊因建设年代久远、图纸缺失、材料老化等问题,......
MORE+随着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推进,将老旧厂房改造为办公空间已成为常见模式。然而,厂房与办公建筑在结构、消防、功能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安全鉴定是改造前不可或......
MORE+